首页    新闻   政务   问政   建言   专题   原创   评论   理论   国内   国际   
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029-63907150 029-85356217

小峪口村有个“非遗乡集”

来源:陕西日报 时间:2020-09-28 09:26 字号:

  杨帆(左一)为游客介绍鱼化泥叫叫的制作技艺。

  杨帆(左四)和艺人讨论“非遗乡集”的发展愿景。

  屋外是泥,屋内也是泥。屋外,青瓦红砖、木椽土墙建成关中民居。屋内,用泥土烧制的鱼化泥叫叫活灵活现、颇具神韵。

  杨云峰一辈子与鱼化泥叫叫打交道,他看着这门技艺从“玩意儿”变成“非遗”。从父亲手中接过制作模具,杨帆继承了鱼化泥叫叫制作技艺。但随着鱼化寨的改建拆迁,以传统村落为根基的鱼化泥叫叫不知何去何从。

  西安市长安区王莽街道小峪口村位于秦岭脚下,这里仍保留着传统村落的风貌。之前的小峪口村很少被外界知晓,它和多数乡村一样沉寂。拥有非遗手艺的新村民来到这里改造废弃宅院、打造“非遗乡集”,与原村民形成新的社会关系,吸引流量并寄托着每个人的田园梦。

  文化交流也成为“非遗乡集”的常态。9月20日,一场以“如何利用优质内容及流量平台传播非遗文化”的讲座在小峪口村举行。

  泥叫叫回到关中民居

  2019年12月,杨帆作为景观设计师参与小峪口村改造设计。他始终认为,必须在乡村改造中注入文化元素,而产生于乡村的非遗是乡村文化最合适的体现。

  乡村对杨帆有着天然的吸引力。从小在鱼化寨长大,常听老人讲述村子的历史。他常在村子里“转街”,会有一种鱼在水中的自由感。“乡村是熟人社会,每个人在其中都会感觉到自在舒适。”杨帆说。

  多年以前的鱼化寨,许多村民以制作鱼化泥叫叫为生。如今,只有杨家父子还在坚持这项技艺。但是,鱼化泥叫叫的依附环境由传统村落变成城中村,并且将要建成高楼。杨帆说:“离开传统村落,非遗就成为无源之水、无本之木。”

  杨帆一直在为鱼化泥叫叫寻找“容身之处”,小峪口村也在寻找能够承载乡村精神内核的文化载体。

  两者一拍即合。杨帆决定将鱼化泥叫叫“搬”到小峪口村,他从一个设计者变成参与者和主体。2020年初,杨帆与小峪口村村委会签订合同,以每年8000元的价格租下一处废弃宅院,租期为20年。

  5月,这处废弃宅院开始改造,所有的改造想法均出自杨帆。保留原来的红砖墙,换上新的木椽和青瓦。整个院落呈开放式,出门遇山、推窗即林。空间没有束缚,反而依靠灵动的构造获得自由。

  文化随人的迁徙而产生变化。相传,鱼化泥叫叫是外地人为躲避战乱,逃到鱼化寨并将技艺带至此地。如今,在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下,杨帆将鱼化泥叫叫带到了小峪口村。

  小峪口村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优势以及小而精的村落形态,成为“非遗乡集”实践地打造的基础优势,村落闲置的宅基地成为非遗工坊的最佳研习场所。非遗项目的植入为基地嵌入核心内容,形成“非遗乡集”集散场所。

  新村民找到“家”的感觉

  在废弃宅院改造之初,杨帆要求将大门紧闭。“当我们进入村子时,村民以一种好奇、惊讶的态度看待我们。”杨帆说,“我们是外来户,之前也没和村民打过交道,担心会遇到麻烦不好处理。”

  直到必须要推倒一面旧围墙时,新村民和原村民的关系才建立起来。经过改造后的宅院首次呈现,村民从围墙缺口处走进走出,好奇地打量院落中的一切,惊叹废弃宅院竟能改造得如此漂亮。

  一个年轻人竟然能将废弃宅院变成古朴的关中民居,这令村民们大开眼界。大家渐渐对他认可并且高看,杨帆还被小峪口村评为新乡贤。

  有村民偶尔来到杨帆的院子,看到桌上的插花,非常惊喜地称“生活有情调”。院门渐渐打开,有妇女抱着小孩来闲转,还有老者过来看杨云峰做鱼化泥叫叫,并且尝试学习制作技艺。

  杨帆在小峪口村找到“家门口”的感觉,他毫无顾忌地走在村道中。不论熟人生人,他总是热情地打招呼。他甚至知道多数村民的家庭情况——几口人、种植哪些作物。遇见收获而归的村民,他会说“今年收成好”。碰到在修房子的老乡,他说“门面阔气”。

  “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将村民搬迁,更多的是新村民与原村民之间的相融。在本质上,村子在改造过程中需要文化载体,非遗在保护中需要村子和村民作为土壤。”杨帆解释说。原村民的生活也因为杨帆的到来发生变化。村民说,自从杨帆来到小峪口村打造“非遗乡集”,来这里的人一天比一天多。

  王莽街道党工委书记谢斌说:“小峪口村村委会为新村民在村子发展提供便利,新村民和小峪口村村委会签订租房合同,维护新村民和原村民双方的利益。原村民租金收入有保障,新村民能够沉下心搞艺术创作。”

  新地标“非遗乡集”开集

  在小峪口村进行废弃宅院改造,杨帆为鱼化泥叫叫寻找到“安身之所”,也为人们找到了心灵的栖息场地。“简单地说,是给身体和心灵放松的地方。”杨帆说,“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小峪口村,每个人似乎都有一个田园梦,感觉我做成他们一直想做但不敢做的事情。”

  8月29日,在小峪口村“非遗乡集”开集现场,杨帆作为“非遗乡集”的发起人表示:“‘非遗乡集’是集非遗传承、文化体验、研学授教为一体的综合式文化聚群存在,是‘非遗+扶贫’‘非遗+研学’‘非遗+旅游’的乡村沉浸式非遗实践基地,是美丽乡村精神文化建设的新高地,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家园。”

  越来越多的非遗艺人将非遗项目“搬”过来,“非遗乡集”初具规模。当新的探索及有效的模式形成之后,在保证传承“非遗”的前提下,让非遗真正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,形成独特且可推广的“非遗乡集”品牌,成为城市生活体验地和生活打卡地。

  小峪口村“非遗乡集”相关研学、艺术交流等活动正在进行。非遗艺人聚集使艺术观点碰撞、艺术火花迸发。比如,杨帆建议将土织布和世界名画结合起来,两种不同的艺术结合碰撞之后会产生新的东西。

  杨帆介绍:“‘非遗乡集’将吸引有规模、有特色的运营团队,构建‘非遗乡集+体验式民宿+村落集体经济服务’的运营模式,引进雅集、茶品为服务配套的业态,推出服务于艺人、游客、体验者的休闲旅游基地,打造有景可看、有艺可研的新型旅游业态。”

  “这种形式盘活了农村闲置空院,壮大了集体经济。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打造村庄的人居环境,为游客做好相关配套服务产业,从而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。”谢斌说。(记者仵永杰文/图)

编辑:王嘉



版权声明:本网注明来源为“西安网”的文字、视频、图片内容,版权均属本站所有,如若转载,请注明本文出处:https://www.xiancity.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与本网站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。

更多意见请登录 网民建言

我要留言

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
昵称:

国新网许可证编号:61120170005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5078号  陕ICP备09025004号  陕新网审字[2002]007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61011302000101

Copyright 2000-2020 by www.xiancity.cn all rights reserved